(通讯员 李禹扬)兵法有云“三十六计”,计计蕴含着为人处世、克敌制胜的智慧。在法院执行工作的“战场”上,执行干警们同样巧用策略、灵活施策,将这古老的智慧融入到每一次每一起案件中,全力破解执行难题,维护司法权威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瞒天过海”查隐匿,精准锁定财产线索
针对被执行人转移财产行为,执行干警采取“隐蔽调查、迂回突破”策略。马某申请执行白某合同纠纷一案中,被执行人白某其子白某某名下一处宅基地被纳入征收范围,执行干警通过调取棚改办补偿协议档案发现被执行人白某无偿将该宅基地赠与其子与儿媳,执行干警立即向有关部门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冻结该笔补偿款,实现“暗度陈仓”式财产追踪,申请执行人马某的案件在经历“终本”程序后又看见胜利的曙光。
“围魏救赵”破僵局,换角度施压促履行
对拒不配合的被执行人,运用“击其薄弱”战术。被执行人谢某、田某系夫妻,为博取申请执行人郭某同情谎称孩子上学急需用钱,借走郭某一万元送埋老人的“棺材本”并称秋收后一定归还。案件进入执行后,被执行人谢某长期规避执行,执行干警经过走访调查听说谢某非常“疼爱”自己的妻子田某。执行干警经过蹲守成功传唤田某到庭拟采取拘留措施,谢某在电话那头安慰田某的同时积极筹措案款,经过两小时的不懈努力,该案得以执行完毕。
“抛砖引玉”促和解,刚柔并济化解矛盾
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善用“案例说法”策略。申请执行人余某购买涉案商铺并办理了产权证书,后了解到该商铺经某运营管理公司租赁给某通讯部,余某在取得该涉案商铺所有权后却无法实现该商铺实际使用权,无奈诉至法院。执行干警前往涉案商铺向其经营者送达相关执行文书一并告知拒不腾退商铺和支付租金的严重后果。本着善意文明执行的理念,执行干警将双方传唤至法院耐心的从中调解、以案释法。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被执行人某通讯部将商铺返还并承诺两个月内支付租金。申请执行人如愿将自己手中的一纸判决变成了“真金白银”,同时也保证了该通讯部能继续经营,实现了双赢效果。
“三十六计”在执行工作中的运用,是执行智慧与策略的体现。通过这些灵活的方法,为该院执行工作在复杂的局面中打开了突破口,提高了执行效率和成功率。今后,执行干警将不断探索创新,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执行手段,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让司法裁判的 “最后一公里” 更加顺畅。